在忻城县马泗乡五龙村的深山密林里,有个屯叫做“吊洞”,生活着十几户瑶族人家。2018 年春季的一天,参加精准扶贫工作的广西壮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壮宏公司)董事长兰培文在村委副主任小赵的带领下,和同事们步行两个小时的山路来到这里。小赵是这个屯的人,她将兰培文一行带到了自己家里。小赵家里只有赵老爹一个人在家,当他得知兰培文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忻城壮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时,十分激动,他说:“其实我们屯里的群众过去也会瑶绣,可惜没有传承下来。”他拉着兰培文的手,上下打量他身上用壮锦缝制的民族服装。兰培文说,这是壮族服装,是他自己缝制的。赵老爹听了,夸赞不已,连说漂亮、好看。
赵老爹回忆说,他们的先祖是民国年间从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箐盛乡迁来定居的,也曾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后来不怎么穿了。赵老爹还说,村里还保存有民族服装的只有他了。兰培文听了很好奇,便请赵老爹取来看。女儿小赵从小到大都不知道父亲保存着民族服装,从未见过,也央求父亲快拿来看看。赵老爹迟疑了好一会儿,才从门背拿出一把锄头,说:“你们跟我来。”
兰培文一行跟着赵老爹来到木楼后面的菜地,赵老爹指着菜地的一角说,衣服埋在地下,大约是20 世纪 60 年代埋的。刨土清表,手脚并用,慢慢开挖,好一会儿,露出了一个密封的大坛子。众人小心翼翼地把坛子抬起来,赵老爹打开存封已久的坛子,取出一套蓝土布男款对襟盘扣上衣和长裤。由于埋在地下太久了,衣服有些地方已经腐朽,无法再穿。赵老爹凝视着旧衣服,眼神失落,嘴里直嘟囔:“可惜了,都坏了。”
回到屋里,兰培文仔细察看了一遍衣服,还拍了照。他安慰赵老爹说:“不要紧,我想办法帮您复原,做一套新的给您。”
回到县城后,兰培文的脑海里时常浮现出赵老爹失落的神情,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帮赵老爹复原这套民族服装,而且还要制作女装,帮助吊洞屯的瑶族群众把几近丢失的民族服装找回来,装扮他们的新生活。兰培文心想,帮助群众在精神上摆脱“贫困”,也是非常重要的,自己是从事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一定要用自己的所长,为群众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决心已下,说干就干。正在创业起步期的壮宏公司事务繁杂,在百忙之中,兰培文仍要抽出时间研究那套瑶族服装。他认真比对材料、颜色、饰件花样等,走访河池、贺州、金秀等地的博物馆,请教这些地方的研究瑶族文化的专家学者,终于弄懂了衣服上瑶绣花纹的含义。
“这个过程就像考古,累并快乐着。”兰培文说。在充分的考察和研究之后,兰培文和他的团队开始动手为赵老爹复原制作民族服装。经过近一个月的手工劳动,一套崭新的瑶族男款服装制作完成。
兰培文带着这套服装再次来到吊洞屯赵老爹的家里。赵老爹看到新的服装时,激动得流下眼泪,说:“太像了,是以前我们穿的那种。”捧着新衣服,赵老爹爱不释手,连声说:“感谢!感谢!”
之后,兰培文根据吊洞屯男款民族服装的颜色和材质,参照都安、金秀和贺州等地民族服饰的特点,为吊洞屯的群众制作了 4 套女款民族服装。
兰培文在进一步采风时发现吊洞屯的妇女会唱一种歌曲,曲调凄美动人,歌曲大意是说他们的祖先如何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迁徙而来。兰培文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整理、修改和包装,推出了相对完整的歌曲。
2019 年,来宾市基层群众会演在忻城举行,4名来自吊洞屯的妇女身着壮宏公司为她们制作的民族服装,上台演唱这种歌曲,天籁般的歌声,赢得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广西壮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公益性壮族织锦技艺培训(兰培文 供图)
乡里壮师剧团终于光鲜亮丽
忻城县果遂乡有个民间壮师剧团,说是团,其实就是由一帮立志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壮师剧的爱好者组成的小群体。壮师剧团缺乏经费,缺少剧目,缺少道具,就连上场穿的衣服都是团员自掏腰包购置。2020 年夏天,壮宏公司董事长兰培文和县文化馆的同志受邀来到壮师剧团指导观摩,兰培文观察到大伙穿的服装破破烂烂,有的甚至还有补丁,团里仅有的一副锣也已经开裂。
尽管如此,大伙的热情非常高,演出特别认真。“也就是那一天,我才真正领略到壮师剧在民间的魅力。”兰培文说。
演出结束后,大家让县文化馆的同志和兰培文提指导意见,兰培文的第一个意见就是服装太旧,道具太破。
兰培文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忻城壮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姑奶奶是当地有名的绣娘,受长辈的熏陶,他从小耳濡目染并喜爱上了壮族织锦这门技艺。成立公司后,兰培文又往民族服装方面拓展,利用壮族瑰宝壮锦制作民族服装。他深知服饰是精神外化的体现,没有光鲜的服装,人就显不出精神来,文艺队伍就无法显现出吸引观众的魅力。因此,他现场表态:无偿为果遂乡壮师剧团制作 40 套演出服装,且视团里道具的紧缺情况,支援一定的演出道具。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做人做事一向认真的兰培文说到做到,回到公司,他立即召集团队进行设计。对于壮师剧,他过去了解的不多,只知道这是壮族濒临失传的一种古老剧种,也叫“师公戏”,是由师公道场说唱形式发展而来的。为了深入了解壮师剧,兰培文到县图书馆查阅了县志和《壮师剧概论》等相关书籍,边看边在心里勾样画图。经过两个星期的研究,他终于对壮师剧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还多次驱车到南宁请教壮师剧专家,到果遂乡与剧团交换意见。敲定方案后,他购置材料,组织大家开足马力生产。经过两个月的忙碌,壮师剧团的 40 套演出服全部完工。
送服装到果遂乡的那一天,剧团敲锣打鼓迎接,团员们发自内心感谢壮宏公司的无私资助。而兰培文也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愿望的达成而陶醉。
兰培文(左一)介绍公司自主生产的民族服装(兰培文 供图)
将非遗传承进行到底
月悬高空,银辉普照。
2016 年中秋节,忻城土司老街游人如织,灯光烛火把老街映得通明。临街的住户早早就挂起花灯,摆起供月亮的供桌,摆上各式各样的供品。
供月亮是忻城当地古老的民间习俗,已经延续800 多年,每年都由群众自发进行。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活动渐渐式微。经过观察,兰培文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项可以全民参与的文化项目,如果由壮宏公司来策划、组织,一定能办得有声有色,为忻城旅游市场带来更大的机遇。他当即向县文旅局的有关负责人汇报自己的想法,有关负责人听了表示很支持,决定从 2016 年起,由壮宏公司策划、承办忻城老街的供月活动。
接受任务后,壮宏公司立即着手进行策划,设置了供月亮有奖评选、供月大典,包括嫦娥献舞、拜月、放河灯等表演项目,老街的群众热情高昂,积极参与,首届供月大典活动圆满成功。
2016 年至今,壮宏公司已经连续策划组织 8 届供月活动,花样一年比一年多,游客也一年比一年多。活动吸引了河池、柳州、南宁等地的游客前来参加,影响力逐年扩大,2023 年,就连在广西的外国游客都组队赶来体验,纷纷竖起大拇指。
“公司成立的目的是团结更多的力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多作贡献。我们将此视作事业的追求,并把追求进行到底!”兰培文坚定地说。
兰培文不仅是壮锦文化推广达人,还是远近闻名的山歌传唱者,2015 年他荣获“广西歌王”称号,2017 年荣获广西山歌“王中王”称号。为提高各族群众对民族政策的知晓率,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壮宏公司将各类资源整合调动起来,在壮锦生产基地,筹建打造来宾市首个山歌传唱基地——忻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山歌传唱基地。2019 年,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山歌直播间”,长期开展山歌传唱、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在宣传党的理论政策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传唱乡风文明。山歌传唱基地成员还主动担负起培养年轻山歌传唱者和宣传员的重任,他们以山歌传唱基地为平台,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家乡振兴。壮宏公司还组织非遗传承人深入忻城县民族中学、民族小学、实验小学等学校开展“民族山歌”教学工作,并且帮助学校建设民族文化、山歌文化、壮族剪纸、民族工艺等校本课程,协助民族小学创建“广西首批非遗传承学校”,为学校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服。
广西壮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兰培文 供图)
2021 年 11 月,由壮宏公司编导的忻城县首部民族歌舞剧《芝州》在县影剧院上演,《芝州》以忻城的民风民情和土司文化为题材,结合本地的农耕文化、地方传统特色和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讲述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勤劳的人民努力奋斗,追求美好生活,保持淳朴民风的故事,体现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主题,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兰培文还发挥自治区政协委员的履职示范作用,在公司建立政协委员工作室,组织人员走访民族地区,了解各族群众的社情民意,帮助协商解决问题难题,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者:罗勋)
制作 / 潘远虹
初审 / 苏朝 黄其龙
复审 / 韦运益
终审 / 吴玉富
监制 / 韦花荣
[责任编辑:东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