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晚,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著名作曲家陈丹布作曲,著名词作家赵阔江作词的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交响乐《玛纳斯》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精彩上演,演出现场掌声不断,广大观众和专家对演出赞赏不已。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周宇、北京交响乐团团长李长军和北京市委宣传部的相关领导观看了演出。
整场音乐会包括三部分,交响素描《阿吾勒》、交响诗《阿图列尔》和交响乐《玛纳斯》。交响素描《阿吾勒》运用哈萨克民歌素材和交响乐技法,描绘哈萨克当今的美好生活图景。交响诗《阿图列尔》通过使用近现代音乐技法,对彝族人的"喊山”“劳动号子”“民间舞蹈”以及各种劳动和生活场景进行描绘,运用彝族民歌和月琴、马步等民间音乐素材,把五声性和声与半音化相结合,凸显彝族音乐独具的风格特点,展现彝族人民当今生活的新面貌。交响乐《玛纳斯》以同名文学著作为蓝本进行创作,撷取玛纳斯一生中经历的“诞生”“成长”“继位”“爱情”“出征”和“永生”等具有代表性的情节,设计了《序歌·太阳的容颜》《吉祥的彩云》《阿拉阔勒湖之夜》《远征别依京》《阿加特河的挽歌》和《永生的玛纳斯》六个乐章。音乐会由北京交响乐团演奏,北京音乐家协会合唱团演唱,指挥家邵恩、歌唱家柯绿娃和朗诵家王牌、姜贺也同台献艺。
《玛纳斯》作为一部歌颂新疆柯尔克孜族伟大民族英雄玛纳斯的长篇叙事史诗,与《格萨尔王》、《江格尔》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典民族史诗。在艺术表现上,交响乐《玛纳斯》集男声朗诵、男女声二重唱、女声独唱咏叹调、大合唱、战争间奏曲等体裁形式为一体,使用了一种宏大音乐叙事体来“讲故事”,塑造其中的人物,抒发玛纳斯情怀,并表现史诗般的民族英雄气概。整场音乐会充分展现交响乐艺术的魅力,将为观众带来难忘的艺术体验。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作曲家陈丹布教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好新疆故事”为指导,秉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传承守护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价值理念,深入挖掘长篇叙事史诗《玛纳斯》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解读其中所秉承的中华文化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及其所体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品格,努力用交响乐方式讲述柯尔克孜族民族英雄玛纳斯的感人故事,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彰显了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爱国、勇敢、智慧、团结、包容的主旨精神。
词作家赵阔江谈到,《玛纳斯》文史知识浩瀚,文学底蕴深厚,既具有引人入胜的精彩情节,又体现史诗性和民族英雄主义特质;既述说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又充满了新疆柯尔克孜族的民族风情;同时它也塑造了历史人物玛纳斯悲剧性的人生和悲怆性的情感,极富传奇色彩。
交响乐《玛纳斯》不仅仅是一场民族音乐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将让我们领略到柯尔克孜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整场音乐会的作品创作充分地运用了各个少数民族音乐素材,整体体现出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多样性特点。作曲家陈丹布在这三个大型交响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多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接触了大量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精髓,有时候甚至下到村民劳动生产的田间地头,与村民们交谈,亲眼感受村民们的生活,呼吸广袤乡间气息,采集地地道道的原生态民族音乐素材。
交响素描《阿吾勒》包括三个乐章,“猎人歌”运用猎人的歌曲素材表现哈萨克民族的狩猎生活;“白天鹅”唱出了一首美妙的哈萨克爱情歌曲;“黑走马”则歌颂了哈萨克人民一往无前,积极奋进的新时代生活面貌。
交响诗《阿图列尔》这个名字就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悬崖村的村名,这部交响诗精心挑选了数首彝族民歌和民间乐曲,摘取其中特点鲜明的音乐素材,全面融入近现代音乐技法,并运用交响化音乐语言进行写作,力图“唱出”彝族人民的心声,赞美当今时代的美好生活。
当晚音乐会的重头戏是交响乐《玛纳斯》,这部作品更是大量运用极富于民族色彩的新疆柯尔克孜族民间说唱音乐、民歌和民间器乐曲素材,把大型交响乐与合唱、独唱、男女声二重唱相结合,运用既富于民族风情又体现宏大交响叙事性手法,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展示交响乐《玛纳斯》这种形式的音乐艺术特色,表现了这部千年英雄史诗丰富多样的整体风采。
[责任编辑:艺编]